新聞公告
:::
:::

比風、太陽能更穩定的電就在腳底!從宜蘭出發,台灣重回地熱行列

  • 發布日期:2021/7/1 下午 02:53:28
  • 資料來源:本站
  • 點閱次數:2328 次

同樣在太平洋火環帶,美國、菲律賓、日本都開發地熱多年,唯獨台灣缺席。睽違30年,全台首座地熱電廠從宜蘭再度出發,能讓台灣在地熱行列中,再有一席之地嗎?

清水地熱電廠總經理林伯修
清水地熱電廠即將商轉的這一刻,總經理林伯修已等了15年。圖片來源:謝佩穎攝

 

文-劉光瑩、呂國禎-天下雜誌722期 2021-05-03

 

今年開始,到宜蘭清水地熱園區,不再只有煮蛋跟玉米,它更是台灣最重要的零碳能源基地。

在園區後方一公里,40多年前是台灣第一座地熱電廠的所在地,關廠28年後,預計今年重新商轉。

宜蘭清水地熱,民眾泡腳
宜蘭清水的地熱,不只煮蛋、泡腳,還能發電。

 

「台灣在清水跌倒,現在要在清水再站起來,」清水地熱電廠總經理林伯修說,他在清水埋鍋造飯15年,看著幾近完工的電廠,略顯激動,「好像看自己小孩長大。」

這座佔地約1公頃的地熱電廠,從深3000公尺的地熱井汲取160度熱水,熱交換發電後,再將水回注至地下,過程無耗損、無污染、無碳排。

為了不多消耗水資源,電廠選擇氣冷而非一般常見的水冷卻,將冷媒架高通風,因此跟水冷式比起來,每天可省下幾千噸用水,儘管建置成本多5000萬,林伯修表示,「我們希望友善環境,而不是消耗更多天然資源。」

在缺水嚴峻的當下,這更具意義,因為電廠緊鄰的清水溪一片乾枯。

清水地熱電廠是由台汽電和將捷集團合資成立的宜元股份有限公司營運,宜元於2016年取得清水地熱發電案,5年內催生台灣30年來第一座第一型電業地熱電廠。

宜元(清水地熱電廠)

  • 資本額:5億
  • 成立背景:由台汽電與將捷集團合資
  • 主要產品:ORC循環式地熱發電廠
  • 零碳路徑:以清水地熱蘊藏量30至60MW計算,每年減碳最多可達50萬噸
  • 減碳作為:投資數億元建置電廠,初期裝置容量4.2MW,每年減碳量約3.5萬噸

 

再不改變,連賣水果都會課碳稅

將捷董事長林嵩烈指出,集團意識到台灣能源自給率極低,98%能源仰賴進口,「沒有自己的能源,對台灣的未來很危險,」他說,台灣每年賺3000多億美元外匯,向外購買能源就花掉將近1成。這一代如果不做改變,下一代連賣水果都會被課碳稅。

將捷總裁林長勳則看到許多資源投入太陽能與風電,納悶為何基載電力的地熱乏人問津,決心支持林伯修投入開採被忽略多年的豐沛資源。
林伯修回憶,多年前菲律賓經濟部長來台灣參訪時說,「菲律賓什麼都輸台灣,只有地熱走在前面,」他聽在心裡很不是滋味。

目前因為饋線容量(編按:電網上線路可容納輸電的空間)限制,裝置容量僅4.2MW(百萬瓦),每小時發電量約3700度,可供約1萬戶小家庭用電。林伯修認為,清水的地熱蘊藏量至少有30至60MW。

地熱基載電力
地熱基載電力,正好能補足風電與光電不穩定的缺憾。

 

台灣缺席30年,「乾脆搬出火環帶好了」

「台灣已經缺席太久,」林伯修表示,太平洋火環帶國家中,美國、墨西哥、紐西蘭、印尼、菲律賓、日本都開發地熱多年,唯獨台灣沒有。「我們乾脆搬出火環帶好了,」他開玩笑說。

地熱基載電力,正好能補足風電與光電不穩定的缺憾。然而,辦電業執照就要3年,曠日費時,林伯修呼籲,政府應設立單一窗口。

林嵩烈也滿心期待,「當清水地熱運轉,能讓大家看到地熱可行。」

如今,新北市硫磺子坪、台東金崙、紅葉等地的地熱開發案,都陸續傳出好消息。林伯修希望,今年能讓台灣在太平洋火環帶的地熱行列中,再有一席之地。(責任編輯:黃韵庭)

原文出處: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4646?template=transform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