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告
:::
:::

獨家專訪》比爾蓋茲零碳推手 為何看上花蓮?

  • 發布日期:2021/5/12 上午 09:29:16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 點閱次數:2051 次

2021-05-12 08:49 聯合新聞網 / 天下雜誌

倍速羅得執行長海林(Alexander Helling)
倍速羅得執行長海林(Alexander Helling),曾來台灣泡過幾乎所有溫泉。 (Baseload提供)

【採訪整理/劉光瑩;圖片/Baseload提供】

由比爾蓋茲創立的「突破能源風險投資基金」(BEV)投資的瑞典地熱開發公司倍速羅得,在亞洲的開發據點,首選日本和台灣花蓮。執行長海林首度接受台灣媒體專訪,他身後的海報,有一句震撼人心的標語:「讓我們一起啟動地球的力量」(The earth has power, let's switch it on)。在專訪中,他解釋為何選中投資台灣地熱,未來期望對台投資上看數百億美元。以下是專訪內容:

 

問:倍速羅得為何相信地熱?

答:我們認為地熱是最被忽略的再生能源,也最有減碳潛力。

地熱已存在地球上千百萬年,發電技術也行之有年,過去因為技術限制,只有溫度非常高、50MW(百萬瓦)以上的大規模電廠才具商業開發價值,探勘與建造的時間和成本都很可觀,也難以模組化。

如今新科技可以顛覆全球地熱市場。瑞典地熱設備商科萊蒙(Climeon)的ORC低溫地熱技術,不用水源與高溫,可以用小模組降低開發風險,也容易堆疊,大幅降低時間與成本。

 

問:比爾蓋茲的突破能源風險投資基金(BEV)為何投資你們?

答:我們的技術核心是創立於2011年的科萊蒙,2018年創立倍速羅得做地熱開發。2019年BEV投資判斷的點是,新技術能否每年幫地球減碳5億噸,若要達到目標,必須在全球建置100GW(GW為十億瓦)的地熱。

這是個非常有野心的目標,我們也期待能達到。

 

問:在亞洲的開發據點,為何首選日本與台灣?

答:日本與台灣都高度仰賴進口大量化石燃料。

首先,工研院報告指出台灣地熱潛力高達1GW,且尚未被開採。

第二是政策,政府有明確再生能源發展目標,是很大誘因,例如有地熱躉購價格制度,不過目前每百萬瓦160美元,仍有成長空間。

第三是台灣能源有98%為進口,這比例未來一定會降低。

過去這一年半設公司、鑽探,我們在台灣已投資近1500萬美元。在全球平均每開發1MW的投資額,約1000萬美元,我們的初期目標是在台灣開發150MW地熱,未來還希望更多。(編按: 整體對台總投資最高可達數百億美元)

地熱電廠只要一座網球場大小,是少數可跟自然共存的再生能源,不用破壞景觀或砍樹。

花蓮萬榮紅葉村進行地熱鑽探作業
倍速羅得在花蓮萬榮紅葉村進行地熱鑽探作業。如果一切順利,地熱電廠最快明年初能商轉。 (謝佩穎攝)

問:你們的企業座右銘提及「與當地社群緊密合作」,為什麼?

答:我們到每個市場都開發多個案場。因為地熱通常伴隨多種資源開發,不只發電,還有溫泉、社區供暖、溫室農業等,都需要跟在地社群合作。

我在瑞典鄉下長大,很多在城市工作的朋友其實都想回鄉,但鄉村很難有適合大學畢業生的工作機會。希望透過地熱開發,可以在鄉村創造更多工作機會。

 

問:你們在日本已有兩個地熱發電示範機組,運行得如何?

答:規模都還很小。一個是現有溫泉旅館裝上發電模組,業者的溫泉照用,多了租地收入。

另一個,是在現有高溫閃發地熱電廠上,再裝一組科萊蒙發電機,證明低溫熱水還是能發電。

在日本的2座電廠,都是倍速羅得自己投資、跟地主租地,再以躉售賣電,十年可損益兩平。

這告訴了我們,地熱開發能帶來跟社區居民與地方合作的機會。

 

問:你對台灣地熱有什麼期待?

答:眼見為憑最重要。我們希望盡快讓第一座電廠在台灣落地。有了運轉實績,未來有更多可能性。

我們期待,所有政府能加快再生能源建置腳步,讓對環境有益的再生能源盡快落地。

但每個國家設備標準不一,歐盟、美國和亞洲各地的設備,在台灣都要重新認證,要花很多時間。氣候是人類當今最緊急的問題,我們該齊心一起解決。

 

問:你來台灣的經驗如何?

答:新冠疫情爆發前,我到訪過台灣2次,當時看了宜蘭清水、台東、花蓮紅葉等地熱潛力開發區,也泡過幾乎所有溫泉。

我對台灣滿熟悉的,因為曾經外派上海7年,會說中文,也有很多朋友來自台灣。

等電廠落成,我非常希望再度造訪台灣,會帶全家人一起去。

 

原文出處:https://udn.com/news/story/6841/5449527